滁州中学2017级高二师生研学话动一一扬州行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9/4/15

201944日,对于滁州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终于迎来了明媚的春日,也终于迎来了同学们期盼已久的研学活动。

 

 “天街细雨茫茫,檐下柳絮飘荡,执笔写一曲山水悠长,望江南十里烟波,廿四桥月满神州……”听着这一曲温柔婉尔、百转千回的《扬州姑娘》,我们开始了这场华丽而优美的扬州之旅。清晨的烟岚伴着淡淡的星月痕迹无声地将我们拉扯进旅途中。小桥流水,黛瓦白墙,在茵茵堤柳的映衬下风姿绰约。茶树丛林间,吴侬软语伴随着晨钟暮鼓飘向远方,一叶扁舟,悠悠然从蒹葭深处划来。二十四桥头是自然造化中百花的姿容,岁月镌刻下白塔的深沉。东关街旁,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柴米油盐的香味和风花雪月的柔情交织出绮丽的色彩。将心沉浸在温厚的江南底蕴中,享受独属于扬州的烟火气息。

     恍若在牡丹亭畔,湖山石旁做了一场游园惊梦,梦里千般不舍,纠缠着浓墨凝结于笔端,以清丽婉约韵味天成的文字镌刻下属于除中学子的扬州梦。

                                   (高二3班 汪淼 报道)     

烟花散尽扬州慢

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见证的是同学们的期待,和归途中的意犹未尽。抓住烟花三月的影子,我们有幸下一次扬州。虽然时间匆忙,虽然犹未尽兴,可在我们的青春里,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晨,伴随着薄薄的寒意,翘首以盼的研学如期而至,登上车,我们知道,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一座座桥,一条条路,经历了多少岁月,目睹了多少行人。多少埋藏无限往事的岁月,多少如你我一般的行人。在我们眼里,桥是古桥,在桥眼里,我们也终将是古人。一条条岔路,连通未知的远方。即便我们无法全部涉足,可我们依然不会停下脚步,至于未能走完的遗憾,或许会在来来某一天消去,也或许会伴随一生,可有遗憾的人生不一定不完美,完美的人生不一定没有遗憾。有人为了看完瘦西湖,计算着最短的路程,迈着最快的步代,但若不驻步欣赏这沿途的美景,又与未曾来过有什么区别呢?在这瘦西湖,花,很美,水,也很美。赏一处风景,醉一颗旅心。

一条古巷,静静的躺在喧闹的城市中,既使无法真正穿越回古代,在一条街的距离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也是妙不可言。手拿小串。结伴三两人,漫步在这古色古香的老街上,看着街道旁琳琅满目的商品,那颗因操劳学业而紧绷着的心也缓和了下来,生活中一次次的悲伤也都被抛之脑后后。在这一刻,我们不再是身负繁重学业的学生,我们也不再只关心成绩分数。远离父母老师的催促,这一刻,我们单单只是这古街里众多游者的一员,享受着喧闹中的宁静,沉迷于宁静外的喧闹。从街头走到街尾,再从街尾走到街头,一次路程的往返、亦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古街见证了数代人的生活,我们也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代, 也许古街无法记住千万人中的我们,但我们永还会记得古街。

花都汇,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更是一处甜谧美好的静土,各色各样的花汇聚在这里,这是花的盛宴,更是视觉的享受。在这现代气息浓厚的地方,我们仍能寻得那份美好。在高处的凉亭,看着下面匆匆的游人,欣赏着满目的花海,吹着微风,多么希望时间能静止在这一刻。可虽然时间短暂,在我们心中这一刻将被永远的铭记,记在心灵深处最温柔的地方。

扬州之旅,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灵魂的净化。

                                                                            高二3  黄普

记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注定了扬州独特的气质。烟花柳巷,亭台楼阁,忘不掉微雨落下时你绝色的容颜。对于扬州,我熟悉而陌生。熟悉于她的风华绝姿、厚重绵延,陌生于未曾真切谋过面。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

研学至扬州,原以为古色古香的气韵早就被高耸拥挤的现代建筑物淹没了,但没有想到的是,低矮而稀疏的楼房谦卑地藏身绿意中,凸显出天空格外之大,让人心旷神怡。

扬州的街巷,恍然如穿梭在历史文化时空,好似一个个在这里风云际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商贾豪客,不久前才缓缓告辞过扬州一样。他们的喜怒哀怨,他们的诗书琴画,他们的神采余韵,他们的血脉传承,泛动在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城市。

   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的陶文在这里,昭示着这里文明之久远;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三下扬州,埋葬于此。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到扬州,帝王气象在这里盛大驻足;“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以孤篇《春江花月夜》盖全唐的张若虚以及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秦观、“扬州八怪”等等,一个个思想大贤、文化大家、艺术大师在这里星河相聚,璀璨辉映。而诗仙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无与伦比的扬州古今印象。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浸染之下,诗文、绘画、书法、祠墓、宗教、饮食、园林、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等五光十色、美妙绝伦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聚合留香。

   这座浸染了文化古韵的千年之城,其自然风光更是摄人心魄。

   去瘦西湖看桥边红药,不知不觉就已度数小时。两千五百年的时光打磨着扬州,那些流淌的光阴似乎一秒一秒的在此处凝聚。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瘦西湖像极了江南温婉的女子,窈窕秀美。

  瘦西湖一进门就是六百余米的长堤,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境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提上,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穿过长堤就是大虹桥,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如长虹卧波,取名虹桥。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阳光洒落,波色乍明,游船荡过,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娟然如试,鲜妍明媚。

  在瘦西湖边,孩子们嬉戏玩耍,黛色的湖水波光粼粼,仿佛洇入了上好的松烟墨。这里是世上最美的乐土,这里的人是世上最悠闲的人。扬州慢,又何尝不是一种悠闲。但这种悠闲并不是随遇而安懒散空洞,它有历史,有分寸感,有节奏,有小心思,更有讲究。

  研学的我们,在扬州古城的街巷走过,抚摸着历史的厚重,以及触手可及的时光。

                                        高二4 张欣然

 

瘦西湖·扬州梦

朝阳下的黑天鹅引颈观望,鲜红的喙在水面倒映出亲切又不失高贵的倩影,水波一荡,涟漪散去后跃然水面的人影逐渐变得鲜活。春色涌动的瘦西湖,抹上浓妆迎接远方而来的游子。

    其实每一座桥都是一首诗,只是未被有心人吟诵而已。我们伫立在二十四桥桥头,轻数着台阶拂栏而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略损了原有的清雅意境,但只要移步于人群之外,依然能够感受到水面上拂来的阵阵清风。细长的河道上驶来一叶小舟,蓬顶边缘微微上翘,双楫富有韵律地摆动之后,流水与船身便融为一体,荡漾开柔和的三角涟漪,一直蔓延至隔岸,像是被纤手握住的剪刀划开了世界上最柔软的丝绸,我痴痴地望着水波小舟相拥的图画,竟然忘却了大部队已经走远。

    徐步迈下台阶,竟是一片玲珑花界。重瓣碧桃率先抹画了河岸,粉色占领了绝大部分树梢,可纯白与火红依旧拼命生长出自己的领土,远远望去不禁使我疑惑:什么样的春风能吹出这样一副由浅如深的渐变画呢?再仰目,竟察觉到成片嫩柳垂下的秀发引领了所有的鲜花随风摇曳,“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无疑是此景了。

如果说花海是一座舞台,那么柳条就是那舞台之上的散点聚光灯。我跟随着日光之下更加耀眼的花芒,纵身一跃坠入芳丛:黄色星状绒毛镶嵌在木槿花的菱形叶片中,却依然不如对面垂丝海棠弯垂的金黄花药惹人注目;琼花独担起扬州的门面,孤傲地被篱笆包围于大理石中,而我埋头于绿叶之间,发现朵朵白色萼片正盘旋簇拥着碧绿的王冠;真不愧是琼花,它成了所有鲜艳中最亮的一抹清凉。满目色彩令我不禁想歌一曲把酒祝东风,且祝从容;直至红枫散落,醉倒芳丛。

逐渐深入园中,香火味却浓了起来,导游的讲解声回荡在庭院,莲性寺也逐渐映入我的眼帘。两棵梧桐庄严肃穆地守护在两旁,看起来它们比寺前两只石狮子还要坚毅,最吸引我的是正北岸白塔晴云顶上层叠的葫芦塔尖,琉璃瓦平添了不少人文气息。同行的伙伴买了两盏莲花灯,点上佛光,准备进去参拜。我犹豫了一阵,终究没有进去,静候于庙外。

“未知苦处,不信神佛。”这句话突然从记忆深处冒出来,我却依然难以参透其中深意,只能怔怔地看着那白墙黑瓦。我想,不如化作春日里的一股流水吧,去侵染走失我的每一个缝隙,去青睐那栅栏里叫不出名字的紫色野花,去笔直的水杉大道里奔涌。我想,旅行的意义被无数人揣摩过,也不差我这点点拙见,一种景可以有千万种心境,孤绝是美,热烈也是美。失去的才知疏离,过去本应该埋葬于冬雪,而至于那未来,才是我们要期盼的春色。

     同伴催促我继续前行,我下意识地回了一下头,却只见一阵飘落的梧桐叶雨。

                                                                     高二(3)班   薛一凡

十年一觉扬州梦

扬州,是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写不尽的一曲烟雨蒙蒙的情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都在这杜牧吹箫玉人的乐声里,在徐凝三分明月的夜色里,在姜夔桥边红药的回想里,成千古传唱。

    我们携手同行,烟花四月,一访扬州,倒是颇有几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正当少年的酣畅感。载着一车的憧憬与向往,扬州的素丽图景,徐徐在眼前展开。

    清晨氤氲的雾气和朦胧的日光中,瘦西湖像是另一方明澈的水土。几条掩映在绿丛中幽曲的小道,隔开了园外的车水马龙,也隔绝了尘世的嘈杂。走出绿枝的遮掩,亭与湖也明晰起来了,入目便是一片桃红柳绿,映着晴空碧水。桃花、琼花,白的、粉的,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连成一片花海,与大大小小的石桥交相辉映,煞是好看。更有几枝长干探出石栏,一簇簇纤弱的细蕊在温柔的春风中倩笑连连,不时低眉在湖面上漾起层层涟漪。湖上几只黑天鹅交颈相错,灵活的小脚丫摆来摆去,不禁让人联想起那首“红掌拨清波”诗句来,憨态可掬。

    一路行来,深入瘦西湖,嬉闹的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来往行人依稀不真切的吴侬软语,都随着阵阵甜蜜的花香,将人舒服地笼在里面。方方正正的小屋,九曲回肠的廊道,几处灵动的怪石,红穗飘飘的灯笼,都在欲说还休地倾吐着灰墙绿瓦,依山傍水的江南风情。光滑如镜的湖面流射着瑰丽的细光,五亭桥当仁不让地横跨湖面,远处白塔影影绰绰看不真切。立在桥头,展望四界,看见湖岸杨柳依依,看见桥下人走人停,听见风儿轻轻摇起角梁上挂着的小巧的铃……是说不尽的温柔缱绻。

    告别了瘦西湖,告别了花博园,临行前来到了东关街。穿过了气派的城楼,细窄的小巷,沿街的叫卖,迎面而来是身着汉服纱裙,或撑着纸伞,或以小扇掩面的翩翩佳人,像是一夕来到了千百年前,让人既新奇又愉快。在满街蟹黄干丝和糖酥种种的诱人香气,和陶笛千回百转的小调中,充满扬州特色的“皮包水”“水包皮”的金字招牌,各色独家设计的小店铺,和店门前专心摹扇的小姐姐,样样都显得有趣,看得人目不暇接。让人不由得产生一种:“啊,原来这就是扬州的”的感慨。市侩,却又绝不会让人心生厌烦,反而充满了一种充实的烟火气,衍出一种与瘦西湖截然不同的人文风情。是一步一步踩在青石砖板上的踏实,被人情味包裹起来的暖意……

   旅行的意义,除了沿途的风景,更是回过头,看见了携手同行的人在这广袤的风景里,这才恍然发现,原来,有些人,早已住进了自己心底。你陪我听花开花落,我陪你赏云卷云舒。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高二4    易玮

     

滁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同乐西路99号

技术支持:滁州市华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