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中百年 与你同行|| 请站在孩子身后半步——刘世玮老师的教育故事

来源:教科室   发布日期:2022/1/5

   

  为什么要站在孩子身后半步,教育不应该密切关注,紧紧跟随吗?我跟你分享一个故事你可能就明白了。

这一届学生里,有个孩子从普通班考进实验班,初进班上课跟不上节奏,听不懂内容,考试垫底,每次考完试都胆怯又焦虑的来找我,急得面红耳赤,甚至落泪, 诉说自己的挫败感。说实话,他的分数我看着也急,但如果我再否定他,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我安慰他,你已经很好了,考进实验班就是你能力的证明,每个人的优势不一样,节奏也不一样,万事有章法,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问他,你想一想自己的学习特点是什么?优劣势是什么?你跟别人不一样,利用你的优势按照你适合的方式来。就这样前几次考试虽然没有起色我也鼓励他,也不过多干涉他的学习节奏和进度,从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有一点进步就表扬他,他有困惑就来跟我讨论。整整一个学期下来他的进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里成绩我就不多说了,单从这个孩子的精神面貌上你就能看出他的改变,从之前佝偻着背涨红的脸到洋溢着从容自信的笑容,从局促不安到大大方方跟我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他的变化。上次英语考试难度较大他没带手表时间估计错误导致作文没写,他考完试第一时间来找我,我知道他内心又慌了,便说道,没事,只是偶然失误,下次记得带手表就好。他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说,老师,谢谢您的包容我,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实后来成绩出来并不差。我对他的接纳和包容让他放心的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来学习英语,做出合理的自我调整。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幸好我没有将他当成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按照规定强硬约束他的学习模式。学生个体的独特性需要师生共同探索,慢慢磨合,随时调整,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式,而不必纠结于他们在多长时间内取得规定的成就。

我们现在的教育强调无缝对接,学校家里老师父母不停的灌输,加压,监管。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站在孩子身后半步,耐心地去观察他,有能力去理解他,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拥抱世界,他们才能放弃焦虑与这个世界和解。

叶圣陶在《一粒种子》的寓言中写到国王,富翁,商人,士兵都一心想培育一颗神奇的种子,由于他们或爱慕虚荣或居心不正,最终都没有成功。最终是一个农民,自然而然地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了这颗神奇的种子,年轻的农夫还是照常工作,在田地里来来往往,看看花,看看叶,嘴边透出平和的微笑”。教育就像种地,教师就像农民,需要做的就是春种秋收,顺应四时,做好自己该做的,顺其自然就行了。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nature doesnt hurry,yet everything is accomplished.道是顺势而为的无为本心,在这种淡泊功利,不刻意的状态中去做自己的本心之事,会做得更多更好。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把人培养成人,让树成树,让花成花,而不是培养成机器。教育是Education 不是training,它不是一个培训。我们总觉得一个班的学生要步调一致才有安全感,而差异化让我们惊慌。我们始终都没有认识到差异化才是每个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好的教育一定是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当他充分的认知自我,他才能明白他在这个社会和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才能更好的去协调自己,无论他面对什么样的变化,他的内心都能得到不一样的安定和快乐。

英语中有一个题型叫七选五,常就一些日常困惑提一些小建议,2020年的高考题就提到学生产生自我怀疑和挫败感时该怎么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提到了self-acceptance即自我接纳,对自己的优缺点形成真实客观的认知,基于这样的认知,一个人就能感到自己具有独特的价值。无论别人如何评价自己,都能接受自己的一切。而教会学生如何接纳自己也是我们在传授知识以外一项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教育纪录片《他乡的童》中说到我们作为教育者能给到学生的就像一棵树,上面写着知识,毅力,勇敢,幽默,但它的正中心有一颗大红心,采访者问那是什么?老师说爱,它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请站在他们身后半步爱他们。

 

     

滁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同乐西路99号

技术支持:滁州市华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