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2025年7月7日,滁州中学“思政大讲堂”第十五期红色思政课在综合楼一楼报告厅正式开讲。来自高一年级历史教研组的朱莉老师以“青春的选择,强国的脚步——从抗战烽火到时代答卷”为主题,带领同学们穿越历史长河,在战火记忆与强国实践的对话中,诠释青年使命的时代传承。
回望抗战:血肉长城铸就民族之魂。朱莉老师以“十四载山河破碎,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破题,梳理了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投降的抗战历程。她通过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历史事件,展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地无分南北,人不论老幼”的悲壮图景。“3500 万以上的伤亡、5600 余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是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伤痕。”她特别提及抗日战士出征前父亲赠送的“死字旗”、台儿庄巷战等细节,阐释“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的民族精神内涵。
淬炼青春:战火中的青年抉择。在“青年脊梁:战火中的青春抉择”篇章中,朱莉老师聚焦特殊历史时期青年的担当: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学生“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呐喊;西南联大师生徒步南迁后,在茅草校舍中用烟筒做实验、油灯下著书的“学术抗战”;延安鲁艺青年创作《黄河大合唱》以音符为号角;燕京大学“未名社”秘密电台传递抗日情报等。当山河破碎,同龄人放下书本握起钢枪,将个人理想熔铸进民族复兴洪流,这是青春在国难当头时该有的样子。她特别提到 1944年“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中,知识青年投笔从戎的壮举,引发学生强烈共鸣。
传承使命:新时代的青春站位。从历史转向现实,朱莉老师以“实验室彻夜不熄的灯火是新时代的烽火”为喻,展现中国青年在强国征程中的作为: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突破、“奋斗者” 号万米深潜、“九章” 量子计算机算力领跑、北斗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等科技成就,勾勒出“以学识为剑,以创新为盾”的当代青年群像。对比1937年顾维钧在国联控诉日本侵略与2025年中国在联合国推动巴以停火的国际角色变迁,强调“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血性,在科技兴国中破解困局,于人类苦难前捍卫文明底线”的三重青年站位。
课程在《如愿》的旋律中接近尾声,屏幕上“这盛世如您所愿”的字样与师生坚定的目光相映。课堂最后,朱莉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风浪中搏击”的故事作结,寄语同学们:“青春不是易逝的年华,而是锐气不改、朝气不散的奋斗姿态。”
此次思政课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广大青年学子深刻理解“青春之责任与担当”的时代内涵,激励他们以行动书写强国华章。青春的模样始终与家国同频。愿同学们能够以历史为镜鉴,以未来为坐标,让青春成为强国征程中最鲜活的注脚!(图文作者/赵子鸣)
滁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滁阳路1355号
技术支持:滁州市华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