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显坚韧,同心共奋进 —— 滁州中学 2025 级新生军训第十日纪实

来源:政教处   发布日期:2025/8/22

骄阳热烈,蓬勃的朝气在训练场上肆意流淌。8月21日,滁州中学2025级高一新生新生军训来到第十天。一如既往,与朝阳为伴,同学们以挺拔的军姿迎来今天的训练。

训练场上,“向右看!向前看!”教官的口令如号角,唤醒了同学们骨子里的韧劲。有人悄悄绷紧酸痛的腿,有人默默咬紧发颤的牙,目光却始终齐刷刷地朝前——那里有同伴的背影,有少年人对“成长”二字最鲜活的注解。为了方阵的整齐,同学们用余光标齐左右,用耳朵聆听节奏,用心感受集体的脉动。休息时递来的半瓶水,整齐嘹亮的歌声,练齐步时互相校准的脚步……这些细碎的瞬间像露珠般闪光,让蓬勃的朝气里,又多了几分并肩作战的温暖。“刚开始总是踩到前面同学的脚后跟,现在我们已经能不用喊口令,只听脚步声就能走齐了。”一位高一新生自豪地说。这看似简单的“走齐”,背后是无数次的沟通、谅解和协作,是集体荣誉感在每一位同学心中生根发芽的过程。

何为历史?大礼堂中,姚建梅老师从生动有趣的“穿越先秦”小故事出发,引出了“何为历史”的话题。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五四运动的觉醒,从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与生命书写的“教科书”。以史为鉴、以史明志,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以本领为笔、以奋斗为墨,以青年命运书写时代篇章。姚老师的讲座打动了台下的每一位同学,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下午,同学们盼来了未来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同伴——教科书。以班级为单位,同学们有序地领取书本;同学们分工明确,高效地完成分发。以小见大,这是集体的力量,这是集体的一天。

无军训,不青春!青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是历练亦是成长,今天尝尽军训的累,明天才能应对学习的苦!那整齐划一的方阵,铿锵有力口号成为操场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同学们的一次次训练是青春热血的挥洒,一声声呐喊是奋勇拼搏的旋律,一滴滴汗水是坚韧不拔的印记。

军训已临近尾声,我们期待,在检阅那天,一个个挺拔的方阵将以排山倒海之势走过主席台,用最标准的军礼、最坚定的步伐,宣告他们的蜕变与成长,为这段青春画上一个浓墨重彩的惊叹号。

军训第九天剪影

 

新生军训感悟

青春无畏,青春无悔——青春里一堂滚烫的成长课

高一(19)班 陈炜麒

当尖锐的哨声划破宁静的早晨,当军训服整齐地叠放在我的床上,这场名为“军训”的青春历练,正式拉开了序幕。如今回望这九天,汗水与笑容交织,疲惫与坚定相伴,它早已不只是一段简单的经历,更像一堂滚烫的成长课,在我心目中刻下了深刻的印记。

军训的日子,是从“站军姿”开始的。教官说:“军姿是军人的灵魂,站稳了,才能扛住风雨。”起初,我总觉得这不过是“站着不动”,可当阳光越来越烈,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后背的衣服被浸湿贴在皮肤上,双腿开始发麻颤抖时,我才懂“坚持”两个字有多沉重。有好几次,我想偷偷活动一下脚踝,可看到身边同学挺直的脊背、紧抿的嘴角,又默默咬紧了牙。十分钟,二十分钟,当教官终于喊出“稍息”时,大家几乎是同时松了口气,却又在相视一笑中,多了份我们一起扛过来的默契。原来,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咬牙硬撑,而是一群人并肩作战的温暖。

最让我难忘的,是前两天练队列时的“磨合”。齐步走、正步走,看似简单的动作,要做到全班几十人步伐一致、摆臂整齐,却难如登天。一开始,队伍总是走得磕磕绊绊,有人快了半拍,有人摆臂幅度太大,有人同手同脚……教官无奈地让我们“分解练习”:先练踢腿,保持脚离地面二十五厘米不动;再练摆臂,手臂要成一条直线。重复的动作让手臂发酸、小腿发僵,有同学抱怨“太辛苦了”,可教官却认真地说“队列里没有‘我’,只有‘我们’。一个人走得再快没用,大家同步,才能走出气势”。后来,我们开始互相提醒“左边的同学,步幅再小一点”,“摆臂别太高,跟我对齐”。渐渐地,杂乱的脚步声变成了整齐的“咚咚”声,当我们迈着正步走过操场,听着周围的掌声时,我突然明白:所谓集体,就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收敛自己的棱角,彼此配合,彼此成就。

随即步入大礼堂,疲惫的身躯得以放松。同学们有序落座,等待历史老师的宣讲。几段振奋人心的视频引入了精彩绝伦的讲座,它们使同学们意识到了新一代青年的希望和担当,看到了80年前前辈们浴血奋战的爱国情怀……震撼人心的画面无不让同学们心灵受到震颤,默默在心中记下“吾辈当自强,不负国家,不负己”。老师为我们一一介绍了为什么学、如何学等学习问题,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的兴趣。

军训也教会我“责任”与“担当”。有一次,我们营队因为整理队伍不及时,被批评。那天过后,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后面每次整队伍,我们都是最快、最好!完成训练后,同学们双手背后,一起唱起了气势恢宏的军歌,几十人并肩而立。“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冲出喉咙,有人扯着嗓子唱,有人攥紧拳头晃,声浪裹着热血,在空荡的训练场上传得很远。唱完军歌,今天的训练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那嘹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 同学间的笑容,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它让我褪去了稚气,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合作,明白了责任。未来的高中生活,或许会有更多挑战,但我知道,军训时收获的勇气与力量,会像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这堂滚烫的成长课,终将成为我青春里最珍贵的宝藏!

马蹄不砺,难行千里

高一(20)班 王欣妍

百年前,铁流碾破万重山,赤旗漫卷映河川,五岭腾细浪,乌蒙走泥丸,草鞋踏碎千年雪,篝火燃开长夜寒,金沙水、铁索桥,皆作等闲看,会师笑指残云散,且待红旗遍宇寰,敢教山河换旧颜!而如今,骄阳炙烤少年骨,迷彩翻涌少年潮,踢正步踏碎晨雾,喊口号震落云梢,汗透衣衫浑不顾,晒黑皮肤亦自豪,且把苦累当酒饮,笑迎风雨练今朝——青春本是骄阳色,何惧炎光淬锋芒!

若将高中生涯比作一幅长卷,那军训无疑是卷首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汗水为色,以坚毅为笔,书写着青春最初的磨砺与成长。

以每日的必备节目站军姿作为开始,磨砺意志,锤炼品格。在清晨的宁静中,白衣黑裤的青年们腰背挺直,如苍松扎根于地;目光平视,似雄鹰欲穿破云霄。炎日下,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渗出,缓缓滑过脸颊,带着痒意悄然从下巴落在衣领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在煎熬中,身体微微颤抖却坚守着。偶有同学身体不适,离开了队伍,让原本肃穆的氛围多了一丝对同伴的关切。

正步训练中,状况百出,更似一场与身体协调性的博弈。起初,总有同学步伐与节奏“各成一派”,左脚与左手同步扬起,如失控的钟摆,引得队列里一阵压抑的轻颤。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中,连队内部变得更加团结,不再是各走各的,而是互相对齐排面,摆臂声、踢腿声从乒乒乓乓的杂乱到齐整,如同青涩的乐曲,在反复调试中逐渐有了动人的韵律。

拔河赛场,最是热血贲张。麻绳绷直如弦,双方队员身形后倾,似拉满的弓。班长一声激昂呐喊,众人齐声发力,青筋在手臂上虬结,呼吸与心跳同频共振。脚下的尘土飞扬,仿佛也在为这场力量的角逐助威。当胜利的哨音响起,欢呼声瞬间席卷全场,那份齐心协力攻克难关的喜悦,足以涤荡所有疲惫,汗水混着笑容,在每个人脸上肆意流淌,那是属于集体、属于青春的酣畅淋漓。

各班的合唱比赛,更像是一场温馨的“音乐派对”。起初,大家的歌声参差不齐,有的跑调跑到“九霄云外”,有的节奏慢了半拍,像卡顿的唱片。可唱着唱着,声音渐渐融合,虽不完美,却饱含着我们的真挚与热情。那歌声在空中飘荡,诉说着少年们对集体的热爱与对这段特殊时光的珍惜。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心中满是温暖与自豪。

军训的日子,有汗水,有疲惫,有欢笑,也有感动,脚底的水泡,酸痛的肌肉都是坚强的写照。当我们结束训练,回顾这一天,那些站军姿的挺拔、练正步的执着、拔河时的同心、合唱时的投入,都化作了成长的养分,滋养着我们的青春,使我们内心充满成就感。

红军长征的磨砺,铸就了民族的脊梁;而我们军训的磨砺,将锻造出青春的坚韧。青春本就是一场不断磨砺的旅程,在这场旅程中,我们褪去稚嫩,收获坚毅;放下散漫,拥抱团结。愿你我承继那穿越时空的磨砺之光,携着这份从军训中汲取的力量与勇气,奔赴高中三年的漫漫征程,且以磨砺试锋芒,静待青春之花,在奋斗中绚烂绽放。(图文作者:文/刘昊 图/戈庆华 刘昊  军训感悟/高一(19)班 陈炜麒  高一(20)班 王欣妍)

          

 

     

滁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滁阳路1355号

技术支持:滁州市华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