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收获的喜悦,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每一次梦想的抵达,背后都是披荆斩棘的成长。他们从滁中出发,走向五湖四海,以坚韧与奋进书写青春答卷,燃亮理想星辰。即日起,滁州中学公众号“青春领航”栏目将陆续推出部分2025届毕业生的经验分享和成长感悟,展现他们在奋斗中淬炼的精神底色,在传承中闪耀的青春荣光!
时光匆匆,惟愿总相逢
本文作者黄远璟,2025届(20)班毕业生
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掌心展开,夏末的风裹挟着油墨香,点亮了三年来那些深夜伏案的星光。作为滁州中学2025届的毕业生,此刻最清晰的记忆,是晚自习后空荡的教室、台灯下日渐增厚的习题册,以及从未放弃的自己——正是这份自主学习的坚持,让梦想有了扎根的土壤。
教学楼的灯光总在深夜为追梦人亮着。多少个夜晚,我在晚自习后留在教室整理笔记,看月光爬上黑板,听笔尖划过纸张的轻响。遇到难题时也曾想过偷懒,但抬头望见墙上“亲和诚勤”的校训,便又握紧了笔。这份与自己较劲的坚持,让我在知识的积累中逐渐明晰方向,也让我懂得: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并肩前行。
这份坚持的路上,从未缺少温暖的指引。班主任李老师是最懂我的引路人。备考接连失利时,我把自己埋在错题堆里沉默寡言。是李老师在晚自习轻轻敲开教室门,把我喊去备用教室,逐题分析错误时的耐心,远胜过对分数的追问。
各科老师的陪伴更让求学之路充满力量。他们或以生动案例拆解知识难点,或用人文情怀滋养精神世界,或凭严谨态度培养良好习惯。课堂上的悉心讲授与课后的耐心答疑,让每个学科都变得鲜活可感,也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更要感谢学校与年级的默默托举。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实验室先进的设备,为我们提供了探索的天地;考前减压活动、心理辅导讲座,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找到松弛的节奏;老师们办公室永远亮着的灯、年级主任每天巡查的身影,都藏着无声的守护。
回望来时路,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心态是最好的“复习资料”。遇到挫折时别慌,把每次失利当作查漏补缺的契机,就像李老师说的“错题是路标,而非绊脚石”;把握学习节奏更重要,不必盲目追赶他人的进度,找到自己的 “生物钟”——我曾坚持每天清晨背单词、睡前整理错题,规律的节奏让效率事半功倍。记得偶尔走出教室,让操场的风拂去疲惫,毕竟张弛有度才能行稳致远。
作为滁州中学第101届毕业生,我深爱着这片孕育梦想的沃土。这里的每一寸草木都记得奋斗的故事,每一盏灯火都见证成长的蜕变。是母校 “亲和诚勤” 的校训教会我担当,是师长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坚守。
即将踏入燕园,我会带着滁州中学赋予的坚韧与温度,在新闻传播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愿用笔墨记录时代脉搏,用真诚传递人间温情。最后,衷心祝愿母校: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在百年育人路上再谱华章;愿学弟学妹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滁州中学的阳光下收获滚烫的青春,在追梦路上,与初心相逢,与曾经的自己相逢!
从明湖到未名湖:一段关于选择与成长的征途
本文作者焦天浩,2025届(2)班毕业生
未名湖畔的风,正拂过纸页。当笔尖落下这一刻,滁州中学明湖旁的晨光、竞赛案头的灯火、高考冲刺的星夜,都化作细碎的光,在记忆里轻轻闪烁。
高中三年,似一条蜿蜒的河:从高考的常规航道启程,转向物理竞赛的湍流,在卓越考试的浅滩暂歇,最终借强基计划的舟楫,安然抵达燕园。这条路没有波澜壮阔的传奇,却藏着无数值得珍藏的褶皱——是解不出题时的抓耳挠腮,是拿到竞赛银牌时的如释重负,是回归高考后每一次错题订正的踏实。
这一路的光亮,离不开师者的指引。班主任兼竞赛教练王云老师,始终像灯塔般锚定我的方向,既牵挂着我的高考进度,也为竞赛之路竭尽所能地筹措资源,是他眼底的殷殷期盼,化作驱散迷茫的光,让我在竞赛的风浪里,稳稳握住了船舵;语文樊丽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悉心指导,更在生活中关怀备至,既是良师益友,更是人生引路人;数学杨玲老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在我重返高考赛道时,又为我量身定制辅导方案;英语李祝园老师的课堂,永远充满驱散疲惫的活力,总能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里沉浸于英语的世界;化学张毅老师,是梳理知识脉络的“匠心人”,他总能用专业的视角抽丝剥茧,轻松握住了化学学习的核心。还有生物盛夏老师,那份为班级准备的“专属资料”,是最动人的心意。她总不辞辛劳,把高频考点、易错难点细细整理,字里行间满是对我们的用心。正是这一束束师者的光,温暖了我整个高中岁月。他们的关心与鼓励,早已化作我心底的力量,支撑我走过每一段迷茫,奔向更远的前方。
常有人问我,踏竞赛这条路,究竟值不值?我总笑着说:“它是我学生时代里,那条“最长的捷径”。说它是“捷径”,是因为它实实在在为我铺就了通往理想的坦途。一枚沉甸甸的CPhO银牌,为我开启了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北大深造的大门;这段独特的经历,为我通往梦想学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说它是“最长的”,是因为我在这条路上投入了远高于常规高考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这条路上没有现成的地图,每一步都要自己摸索,每一次竞争都如逆水行舟。可正是这份艰难,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若不曾站上决赛赛场,见省内顶尖选手在全国舞台上亦有失意,便不会懂得“人外有人”的谦逊;若不曾在停课备赛与回归高考间反复权衡,便不会学会用科学的日程规划,自由探索知识的边界;若不曾经历卓越考试的失利,便不会拥有“重整旗鼓再出发”的韧性。竞赛教会我的,远不止物理公式,更是自律、独立与坚定。
如今回望,想对仍在高中“苦海”里跋涉的学弟学妹说:我每一次看似冒险的选择,从不是理想主义的孤注一掷,而是审时度势后的笃定。高二下学期决定停课备赛,是因为我清楚自己的能力足以冲击省队,也愿为这份可能拼尽全力;一枚沉甸甸的CPhO银牌,为我开启了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北大深造的大门;这段独特的经历,为我通往梦想学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生从没有“万无一失”的选择,重要的是自己掌舵,想清楚每一步的成本与后果,然后坦然承担所有结果,不寄望他人兜底。
当然,抉择难免受外界干扰,但总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去闯没人走过的路,去做少有人敢做的事,把别人的建议当作参考,而非标尺。毕竟,自己的处境与能力,唯有自己最清楚。独立思考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学数学时若只会照搬例题,学物理时若只懂死记公式,便永远触不到知识的本质;唯有多问“为什么”,从不同角度拆解问题,理解才能真正刻进心里。
更想提醒大家:学习本是一场创造性的旅程,可高中密集的学习安排,常让人陷入灵感枯竭的困境。这时,“会休息”比“拼时间”更重要。休息不是带着愧疚感的“摆烂”,而是卸下疲惫后的身心舒展,或许是绕着操场走一圈,或许是读一本无关课本的书,让大脑暂时脱离学习的紧绷。这份“自如的休息”,既是给身体充电,更是对自己一天努力的温柔肯定。
最后,衷心祝福母校:愿您如松柏常青,培育出更多心怀热爱、追逐梦想的学子;愿您如星河璀璨,在教育的征途上书写更多辉煌篇章!也愿每一位滁州中学的学子,承母校之厚泽,传明湖之文脉,都能在这片沃土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最终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图文作者/黄远璟、焦天浩)
滁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滁阳路1355号
技术支持:滁州市华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