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彩思政||观阅兵盛典,忆抗战峥嵘,逐复兴之梦 ——滁州中学“思政大讲堂”红色思政课(第十六期)开讲

来源:团委   发布日期:2025/9/4

2025年9月3日下午,滁州中学成功举办第十六期“思政大讲堂”红色思政课,主题为“观阅兵盛典 忆抗战峥嵘——青春逐梦向复兴”。本次讲座由来自高二年级历史教研组的李建老师主讲,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引领同学们回顾峥嵘岁月、感受强国强军风采,激励广大师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砥砺前行。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学生反响热烈。

此次讲座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引,系统梳理了中国阅兵制度的发展脉络与精神内涵。李建老师指出,中国阅兵最早可追溯至夏禹时期“涂山会盟”的羽舞仪式,此后历代王朝以阅兵彰显国威、凝聚民心。明代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在北平(今北京)举行十万人阅兵,火器齐列、使节云集,展示大国气象。而进入近代,随着国力衰微,阅兵则承载了更多民族悲情,北洋水师虽曾组织海上阅兵展现近代化努力,但最终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警示后人强国必须多方面的实力支撑。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长城,赢得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全面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阅兵成为国家崛起的象征。从1949年开国大典17架飞机“飞两遍”凑数的艰难起步,到如今尖端武器集中亮相、全体系自主研发的壮阔格局,阅兵所展示的不仅是武器装备的迭代更新,更是民族精神的昂扬写照,是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庄严宣告,映照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之路。

在介绍此次9·3阅兵时,李老师重点阐释了其三大特殊意义: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呼应,在世界动荡加剧之际传递出中国捍卫和平的决心;二是多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受邀观礼,体现国家对抗战历史的全面尊重;三是26国领导人及政要出席,显示出国际社会对中国贡献的高度认可。

讲座中还穿插多项阅兵装备的具体介绍,如可实现集群作战的“机器狼”、能挂载200架无人机的“九天母舰”、最大速度35马赫的东风-5C洲际导弹,以及仅重0.3克、可群体协同执行的“蚊子机器人”等,令同学们惊叹不已。

李建老师最后强调,我们回顾历史、观看阅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今天的和平不是馈赠,而是无数双手从历史深渊中托举而来”,呼吁同学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主动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讲座在庄严而热烈的集体宣誓中结束,同学们深受鼓舞,多次报以热烈掌声。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抗战精神与强国信念转化为日常学习的动力,以实际行动担当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图文作者:文/赵一鸣  图/古鹏 戴敏)

     

滁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滁阳路1355号

技术支持:滁州市华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